• 手機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聞
    您的位置:首頁 > 民航

    擴大機場服務功能 盤活民用航空運輸

    旅客通過民用航空的方式出行,一般是基于商務、學習、娛樂、走親訪友等目的,來進行跨城市、跨省區、跨地區和跨國家的位移。但是,我國目前機場所能夠提供的服務主要是交通運輸,以及少量的餐飲及零售服務。所以,旅客到達機場后,一般無法機場以及機場周邊實現出行目的,而是通過公交車、地鐵、出租車、私家車等方式進入城市主要市區,來實現相應的出行目的。

    這種傳統的“運輸+轉運”的機場運營模式,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時代,將會對于人員密集以及人員流動的城市市區的防疫工作帶來相當大的風險。因此,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疫情防控體系一般會對于旅客跨城市、跨省區、跨地區和跨國家的流動,采取相應的限制措施。在取得良好防疫效果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航業發展受到影響。

    因此,是否可以擴大機場以及機場周邊區域的服務功能,將航空旅客的出行目的消化在機場以及機場周邊區域。一是預防疫情通過民航活動進入到人員密集以及人員流動的城市市區;二是繁榮了機場以及機場周邊的經濟;三是滿足航空旅客出行目的,刺激航空旅客出行意愿,盤活民用航空運輸活動,可謂“一石三鳥”。

    一、以地方政府主導的疫情防控體系

    從人類防疫的歷史來看,限制人員流動是防控疫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根據我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相關規定,地方政府在傳染病防控中起到主導作用,同樣,一旦出現嚴重后果,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各地方政府根據疫情發展疫情,相應會采取限制人員流動的措施。

    當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基本均發布了人員出入轄區的防疫政策,以從北京至廣州的人員為例,實施核酸檢測3天2檢(至少間隔24小時)和11天自我健康監測,前3天原則上“兩點(居住點和工作點)一線”,不乘坐公交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不聚集、不聚餐等措施。

    二、盤活民航運輸的迫切性

    隨著新冠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時期,人員流動的意愿相對降低,在取得防疫的關鍵勝利的同時,作為短時間跨區域運輸人員的交通運輸方式的民航業遭遇了嚴峻挑戰。根據《2021 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新冠肺炎疫情對民航運輸生產影響的深度和持續性超出預期,另據《中國民航2022年4月份主要生產指標統計》顯示,2020年4月份國內航線旅客運輸量比上年同月下降84.7%,國際航線旅客運輸量比上年同月下降31.5%。

    目前,全行業虧損嚴重,民用公共航空交通運輸迫切需要轉變傳統的經營方式,尋求復蘇振興的新發展理念,繼續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邁進。

    三、以航空旅客出行目的為基準擴大機場以及機場周邊服務范圍

    當前,我國機場的服務結構較為單一,主要承載交通運輸功能,以及通過機場特許經營權而開展少量的餐飲和零售服務,在疫情前的時代,機場的這些服務基本可以滿足航空旅客的基礎性需求。但是,進入到新冠疫情防控的常態化時代,需要將疫情防控作為企業經營的重要且長期的考量因素,在不確定中尋求確定性。

    首先,進一步擴大機場特許經營權的項目。在我國,機場由飛行區、航站區以及延申區組成,其中飛行區的維護費用高昂,因此需要機場開拓其他業務,來實現對于主營業務的支撐。隨著機場業務的發展,機場管理機構也需要從經營者向管理者轉變,通過機場特許經營權,將機場資源再次進行市場化分配,從而實現物盡其用。因此,建議以航空旅客出行目的為基準,擴大機場特許經營權項目,在安全第一的情況下,在航站區以及延申區打造一批可以滿足航空旅客出行目的的項目,分擔部分城市主要城區的服務功能,不僅包括復制城市主要城區的服務功能,還包括引進城市主要城區的服務功能。實現從“城市交通樞紐”到“城市交通+服務樞紐”的轉變。從而形成消化航空旅客出行目的的“第一服務層面”。

    其次,積極發展臨空經濟區。機場的地理范圍有限,因此還需要考慮其相鄰區域。伴隨著機場的屬地化管理,各地均開啟了臨空經濟區的規劃。因此,建議借助于臨空經濟區的發展之機,可以以航空旅客出行目的為基準,分擔部分城市主要城區的服務功能,在臨空經濟區中建設一批與主要城區服務功能相當的項目,與“第一服務層面”互為補充,互相配合,從而形成消化航空旅客出行目的的“第二服務層面”。

    最后,主動爭取機場與機場周邊地區的防疫政策。在我國,機場與機場周邊地區一般遠離城市人口聚集密集的主要城區,地廣人稀,即使發生零星疫情,也有利于在確定的地理范圍內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建議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對于地方政府的授權,給予機場與機場周邊地區相應的閉環管理地位,對于在“第一服務層面”和“第二服務層面”完成出行目的,且不出機場與機場周邊地區的航空旅客實施較為寬松的防疫政策。

    四、未來效益評估

    擴大機場以及機場周邊區域的服務功能,將航空旅客的出行目的消化在機場以及機場周邊區域。未來可能將會具有以下效益:

    一是滿足了地方政府的防疫需要。我國的機場以及機場周邊地區地理范圍相對固定,一般遠離城市人口稠密的主要區域,并且將外來的航空旅客限定在該區域,有利于及時有效地防止疫情擴大和蔓延。

    二是滿足了航空旅客的出行目的。減少人員流動是防疫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當前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就需要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盡可能拉進服務區域與交通區域之間的地理距離,最大化滿足人民群眾的出行目的。

    三是滿足了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將城市主要區域的部分服務功能復制或者遷移到機場以及機場周邊地區,不僅滿足了航空旅客的出行需要,而且為地方經濟發展創造了新契機,有利于振興區域經濟。

    四是盤活了民用航空運輸業。航空旅客的出行目的一般是商務、學習、娛樂、走親訪友等,如果機場以及機場周邊地區能夠通過“第一服務層面”和“第二服務層面”完成出行目的,不僅解決了服務業“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而且節省了航空旅客的出行成本。無論出行還是回程,均可以在機場以及機場周邊地區解決相應的需求,將極大刺激航空旅客出行意愿。(文/李亞凝)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時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鐵路 | 民航 | 物流 | 水運 | 汽車 | 財經 | 輿情 | 郵局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8701088869 總機:010-67683008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東鐵營順三條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

    狠狠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