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聞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雄安新區這五年:未來之城見未來

         陽春三月,乍暖還寒。春風拂過,白洋淀波光粼粼,迎著春風拔節生長的雄安新區欣欣向榮。

    自2017年4月1日“橫空出世”,河北雄安新區設立至今已有5年。

    5年來,從“一紙規劃”繪就藍圖,到“未來之城”徐徐鋪展,雄安新區蹄疾步穩搞建設,篤行不怠謀發展。

    5年來,從燈光稀落到夜空璀璨,雄安新區年度衛星夜光總量增長率從6.42%提升至52.12%,截至去年底累計完成投資3500多億元。

    5年來,從華北縣城到“未來之城”,高峰期20多萬建設大軍在此晝夜奮戰,他們用智慧澆筑人生夢想,用汗水書寫新區未來,見證著雄安的日新月異和生機盎然。

    追夢建設者

    時間回到2017年4月1日,剛從德國回來的“80后”王帥還在倒時差。手機上彈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令她心里一動:“這里將是夢開始的地方!”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真正吸引我的是這片熱土上濃厚的創業氛圍,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大家為了共同的夢想都在努力著。”如今已是河北雄安新區智能城市創新聯合會秘書長助理的王帥,幾年來先后參與了雄安區塊鏈實驗室、數字交通實驗室等科技創新研發機構的籌建工作,組織百余家單位進行43項團體標準的立項和編制,為智能雄安建設提供支撐。

    “數字孿生”是這座創新之城的顯著標簽。“新區每建一棟樓,數字雄安底座上就會生成一棟數字大樓。”王帥表示,實現城市關鍵要素的數字化,是城市管理運營可視化的基礎,“比如,在一個物理城市調整某些運營參數,時間、人力、物力成本都很高,但如果在數字平臺上先行調整,通過數字模型計算模擬出效果,就會高效便捷”。

    做面向未來的事,有激情,更有難度。在河北雄安新區的每一天,王帥都被不同的人感動著,他們有個共同的身份:追夢人。追逐自己的人生之夢,也追逐雄安新區的發展之夢。

    如今,河北雄安新區進入大規模建設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步推進階段,追夢者的隊伍也在不斷擴大。截至目前,雄安新區累計選錄招聘“雙一流”高校人才1000余名,項目合作引進規劃建設重點領域人才100余名;中央部委、北京市和沿海發達地區累計選派近300名掛職干部;新增各類創新創業人才1.3萬余人。

    奮楫創業人

    2020年9月份,在北京打拼10多年的李國慶,將自己參與創辦的五維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從北京房山區搬到河北雄安新區。

    河北雄安新區有數字交通實驗室、三大電信運營商和中國鐵塔的分支機構,產業生態較好。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的創業者,李國慶看中的就是這一點。

    “我們研發的智能網關產品,相當于自動駕駛的‘信息閥門’,可以實現雷達和視頻的數據融合。”李國慶說,2019年,公司的核心產品和智能網聯整體解決方案在北京房山自動駕駛測試基地實現應用,讓他堅定了擴大業務布局的信心。

    走在容東片區道路上,每隔幾十米都能看到一根造型簡約的淺灰色燈桿。這根被稱為“智慧合桿”的燈桿是未來實現自動駕駛的基本硬件。它看似簡單,卻內涵豐富:以照明為基礎,整合交通標志桿、信號燈桿、監控桿、公共設施指示標志牌桿等功能,還有5G基站功能。

    李國慶的公司參與開發運營雄安新區首個自動駕駛監管平臺,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提供支撐服務。今年將在數字道路上進行的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測試,是李國慶及其公司面臨的一場大考。

    像李國慶一樣,將公司戰略深度融入河北雄安新區發展的人還有很多,在雄安智繪未來科技孵化器內,新一代網絡實驗室、數字交通實驗室、眼神科技等一批科創類企業聚集,共有科研人員600余人,初步形成了一條數字交通創新的產學研鏈條。

    他們內心似火、眼中有光,堅信公司的未來和河北雄安新區的未來一樣光明。報告顯示,去年入駐雄安新區的創新科技企業為258家,超過新區從設立之日至2020年底的總和。

    一批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加快落地,中國星網、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等部分央企和高校、醫院相繼落戶,承接疏解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中科院雄安創新研究院、中國電信雄安互聯網產業園等一批市場化疏解項目開工建設,中央企業在新區設立的分支機構超過100家。

    幸福新居民

    做點小生意,月入萬余元,閑暇騎騎車……這是劉健36歲以前的安逸生活。但他更中意現在的職業:社區物業維修工,忙時加班,月工資4000元,有“五險一金”。

    面對收入的反差,劉健只是嘿嘿一笑:“要看未來。”

    劉健心中的未來什么樣?2020年以前,劉健四口之家住在雄安新區容城縣大河鎮大河村,一個制作襯衣的專業村。“以前掙錢是為了消費、玩騎行,現在追求不一樣了。”在劉健眼里,13歲和4歲的孩子才是最大的未來,而雄安新區的建設發展能改變孩子的未來。

    村民變成居民,今年年初,劉健一家搬到容東片區東西孫社區丹若苑小區的三居室新房。為了就近找工作,去年劉健到外地學習了3個月的物業維修。

    今年秋季,劉健的兩個孩子就可以在家門口上學了。老大上的初中是一所北京援建的學校;老二在本社區的悅容幼兒園,一個班配有4名教師。初中和幼兒園劉健都去看過,軟硬件設施是以前難以想象的。

    樸實的劉健喜歡跟別人分享喜悅,“人一輩子圖個啥?咱最大的獲得感,就是下一代能享受良好教育。你說要在以前,掙多少錢才能讓孩子上這么好的學校?”

    當然,劉健也有自己的幸福體驗。大河村離白洋淀20多公里,以前他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騎上自行車,去外面轉一圈,“前些年淀里水少,水質也不好,最近三四年,水變清了,沿路樹林密了,周邊公園多了,閑暇時去騎一騎,甭提多帶勁”。

    未建城、先植綠,是雄安新區建設的新理念。5年來,雄安“千年秀林”工程已累計造林45.4萬畝,雄安郊野公園、悅容公園等一批高品質休閑設施投用,雄安新區森林覆蓋率由11%提高到32%,“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的目標也在加速實現。環城市外圍道路、內部骨干路網、城市生態廊道和水系構成的雄安新區城建“四大體系”基本形成,城市框架正全面搭建。

    備受關注的白洋淀治理成果明顯:水質從2018年前的劣五類到2019年的全面四類、局部三類,再到2021年全淀三類,“三年三個臺階”的連續突破,改善速度之快開創全國先例。

    “華北明珠”光彩重現,白洋淀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這樣的改變令無數像劉健這樣的新居民暢想更加美好的未來。

    五年彈指間。驅車行駛在雄安新區大街,塔吊林立的夜景令人震撼。無論是追夢人、遷移者還是新居民,都是這座生機勃勃“未來之城”的見證者、建設者,他們書寫著雄安的未來,也憧憬著自己的未來。

    (新媒體責編:wang)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時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鐵路 | 民航 | 物流 | 水運 | 汽車 | 財經 | 輿情 | 郵局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5210989870 總機:010-67683008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東鐵營順三條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

    狠狠久久